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胡定珠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张一格在国际期刊《Climate Dynamics》(SCI二区,影响因子3.7)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ents‑Kara Sea Ice and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February: the role of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这项研究探讨了1958年至2023年2月期间巴伦支-卡拉海(BKS)海冰浓度(SIC)与东亚(EA)地表气温(SAT)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月BKS SIC对EA地区尤其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降温有显著影响。2000年前后,BKS SIC与EA SAT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2000年之前,两者的相关性较弱且不显著;但之后出现了强烈的正相关。这种年代际变化可能与BKS SIC的年代际变化有关,进而引发对流层环流和波动异常。该研究还强调了平流层极地涡旋(SPV) 的变化在调节BKS SIC对EA SAT的影响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2000年后SPV向欧亚大陆偏移加剧了这一影响。
本研究由张一格同学为第一作者, 胡定珠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晚冬海冰指数和东亚地表温度指数(a)及其滑动相关(b), 在弱(强)关系年代下高低海冰年份之间的东亚地表温度异常合成差。
机理图。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4-0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