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吕建勇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黄宁涛在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SCI二区,影响因子约4.1)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MLT) Density Responses to the May 2024 Superstorm at Mid-to-High Latitud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ased on SABER Observations”。
该研究利用TIMED/SABER卫星大气密度和大气温度数据,系统分析了2024年5月母亲节超级磁暴期间北半球中高纬中间层及低热层的大气密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磁暴期间密度呈现明显的先减后增的特征:高纬地区密度在主相显著降低,而随后中纬区域出现明显增强;整体上,黄昏侧响应强于黎明侧。研究进一步指出,密度的双向变化主要与温度升高引发的大气膨胀及抬升过程有关,为认识磁暴能量如何向下传播并影响中间层提供了新视角。
本研究由黄宁涛同学为第一作者,李靖媛副教授和吕建永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傅帅、孙梦、魏官纯、詹明明、王明和熊世平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及广东省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图1 磁暴期间的Dst与Kp指数的变化,以及SABER观测到的中高纬密度响应
图2不同高度下显著密度响应点的纬度–时间分布,揭示了密度变化的纬度差异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rs170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