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研究进展-> 正文

胡定珠教授和刘美辰博士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发表关于冬季东亚极端寒冷事件最新研究成果

信息来源: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5-01-20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胡定珠教授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SCI二区,影响因子3.4)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Longer Duration of Extreme Cold Events Over East Asia Affected by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Extension”。

这项研究检查了1959/1960年至2019/2020年冬季东亚的极端寒冷事件(ECEs)。ECEs被分为两组:长持续时间的ECEs(L-ECEs,持续时间超过7天)和短持续时间的ECEs(S-ECEs,持续3-7天)。结果显示,东亚的L-ECEs比S-ECEs表现出更强的强度、更高的频率和更长的持续时间。这些持续时间较长的寒冷事件的持续性与涉及平流层极地涡旋(SPV)的有关。SPV向大西洋-欧洲地区延伸,进一步诱发该区域负的地位高度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这种增强的大西洋-欧洲槽与持续的欧亚遥相关模式耦合,该模式由乌拉尔脊和东亚槽的加强维持,加强的东亚槽有利于从高纬向低纬输送冷空气,使得东亚地区持续较长时间的寒冷。同时在长持续寒冷事件期间,平流层极地涡旋的负异常也持续较长时间,并通过向下传播影响对流层,加强了乌拉尔脊和东亚槽,从而维持了东亚地区的持续寒冷。这些特征,包括SPV向大西洋-欧洲地区的延伸、加强和持续的欧亚遥相关模式、加强的乌拉尔脊和东亚槽,在持续时间较短的寒冷事件中并未观察到。这种理解可能有助于改善未来长期寒冷事件的预测。

本研究由胡定珠教授和刘美辰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管兆勇教授、田文寿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a-b)两类东亚极端寒冷事件频次时间序列,及其所占百分比。(c-d) 两类东亚极端寒冷事件频次和强度概率密度分布。

机理图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4JD042299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NUIST备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