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爱民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作报告

信息来源: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5-10-31

10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爱民研究员应邀来我校,在气象楼1114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题为《火星磁场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所吕建永教授主持,空间天气专业的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杜爱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地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球与行星磁场探测及起源演化特征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先后承担了“创新五号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等多项重大卫星磁测任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在行星磁场探测与地核动力学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报告中,杜爱民研究员从“为什么要研究磁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阐述了行星磁场在维系宜居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指出火星磁场的演化是理解其从“宜居潜力”走向“极端干旱”的关键因素。他介绍了团队在火星磁场探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祝融号搭载磁强计的研发细节与测量结果,展示了我国在行星磁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发现,火星早期存在的全球性磁场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并最终消失,而地核动力学的衰退是其根本原因。磁场的缺失导致了火星大气逃逸、地表水流失及表面辐射环境恶化,最终不再具备宜居环境。这些成果为后续火星探测任务中寻找古生命痕迹及评估未来改造潜力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并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围绕磁场探测仪器的可信度、祝融号上磁强计的放置位置及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火星表面条带状地壳磁场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报告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最后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老师的精彩报告。

杜老师报告中

杜老师报告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Copyright©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NUIST备81045